——成事在人人,败事在天�
1、下部与命运
凡人的长寿、短�,或穷�,或亨�,都有不同的原�,其中也关系到阴部的形相。阴头长有痣的人多会荣贵,谷通没有毛的人则会一�
贫贱�
谷道是五脏后�,宜两臀夹紧而不外露,外露者有贫贱的命运趋势�
有毛者为吉相,不长毛的人是贱相;但长毛过�,却又是膀胱火盛所�,不算贵相�
谷道长得急而方�,主其人荣贵。尿道长得宽而圆�,主其人卑贱�
拉出来的大便细条方型�,主其人尊贵。拉出来的小便犹如撒散的珠子一样的,也主其人尊贵。阴部生有黑子的,主其人尊贵。阴囊玉茎是生命的根本。阴囊宜黑宜实宜�,有此相者命运趋向吉�,易得贵子;不宜松垮、冰�,有此相者性生活过于冷�,子女多为愚笨。阴茎又称为龟头,宜小宜白宜肾宜秀,有此相者为吉祥聪明、尊贵的象征;阴茎不宜长大而又黑弱,有此相者道德水准低而且智能低下,生活趋向贫穷。阴茎耸出�,主其人卑贱。阴头收缩的,主其人尊贵。阴毛逆生�,主其人夫妇不和睦。拉大便迟缓�,主其人富贵双全。拉小便散如雨点�,主其人尊贵。小便下如篙攒的,主其人卑贱�
2、下部与健康
(1)尿液辨病
尿是肾脏的排泄液,它将人体新阵代谢所产生的某些废�,零过泌尿系统从尿道排出体外。尿中百分之九十六至九十九是水分,其它大部分是废物,-如尿酸、肌酐等。正常人一天排尿量为一千至二千豪升,其中,男子每天一千五百至二千豪升,女子一千至一千五百豪升。尿颜色为淡黄色,呈透明�,无沉淀混浊现象。刚解出的小便有特殊的青草芳香味,久置后则因分�,而出现氨气味�
尿液是人体代谢排出物之一,尿的性状和成分改变不仅反映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,几乎所有的人体异常现象都可引起尿液的变化�
方法一:观察尿的颜色
1)无色尿。可能是糖尿病、慢性间质性肾炎、尿崩症的信�,当然,也可能是饮水太多的缘�,应注意鉴别�
2)白色尿。白色尿常见于脓性尿、乱糜尿和盐类尿。脓性尿是由严重泌尿道化脓化脓感染引起的,尿液呈乳白色,脓性尿常见肾盂肾炎、膀
胱炎、肾脓肿、尿道炎,或者严重的肾结核�
乳糜尿是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,尿色白如牛奶�
盐类尿多发生于儿童。冬季常�,小便呈米汤样。盐类尿属正常生理现�,可不用药而愈,关键是要多饮白开水�
3)黄色尿。指尿呈黄色或深黄色。其原在�:
食胡萝卜,服核黄素、痢特灵、灭滴灵、大黄等中西药过程中,可出现尿液变黄的情况,一旦停止服�,随即消失,无须多虑�
另一种小便黄得像浓茶,则不是由于上述原�,而是肝脏或胆囊有了病变。肝炎的早期,还没有出现黄�,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便的颜色像浓茶似的,这往往是肝炎的一个信号�
此外,黄色混浊的脓尿则是泌尿器官化脓的表现�
4)蓝色尿可见于霍乱、斑疹伤�,以及原发性高血钙症、维生素D中毒者�
5)绿色尿见于尿内有绿脓杆菌滋生时,或胆红素尿放置过�,氧化成胆绿素�.
6)淡绿色尿见于大量服用消炎药之后�
7)暗绿色尿原因同蓝色尿�
8)黑色尿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另有少数病人服用左旋多巴、甲酚、苯胼等�,也会引起排黑�,停药后即会消失�
国外有资料报�,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的病�,在运动后也会排出棕黑色尿,同时伴有肌肉无力,可逐渐发展为瘫痪。此�,黑尿还可见于酚中毒、黑色素瘤、尿黑酸病�
9)棕褐色尿(如同酱油颜色)可见于急性肾炎、急性黄疸型肝炎、肾脏挤压伤、大面积烧伤、溶血性贫血、错型输血,甚至剧烈的运动后,尿液也可似酱油色�
10)红色尿。尿色变�,多半是尿中有红细�,医学上称血尿。血尿常常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信号�
方法�:观察尿的性状
1)看泡沫。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�,提示可能为蛋白尿。尿中蛋白增高最常见干肾炎、也可见于肝脏病,肝脏病的尿液,冒出黄色泡沫,残留时间很长�
2)看透明度。排出的尿呈混浊�,静止后均匀沉淀,多半为盐类尿,
除与饮食有关�,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,如有的话,那就是结石尿呈脓样混�,多半有絮状物,称脓�,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�
3)闻气味。如果新排出的尿液即有氨�,说明尿在体内已被分解,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现�
(2)大便辨病
大便是经肛门排出的山人休消化过的食物残渣。大便中约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,其余为粘液、细菌和食物残渣。中医认�,正常人每日大便一�,其便硬而不�,润而不�,臭而不�,以色黄为正。虚寒之症便呈溏泄腥�;实热之症便呈燥结酸臭。色老黄者为�;色白者为脾虚;色红如桃酱者为血�;色黑如胶漆者为瘀积……现代医学也十分重视大便的�
状、颜色、气味等。把大便来查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,并对病人仔细询问大便的性状�
因此,大便就像一面“镜子�,反映着消化道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,并为诊断疾病提供有力的证据�
下面我们就介绍如何根据大便的颜色、性状、数量等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判断预防�
方法一:望大便的颜色
健康的人大便是棕黄色,这是因为正常人的大便中夹杂着一种胆红素的关系。大便颜色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�
1)白色或灰白色。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了障�,提示胆道梗阻,有胆结石、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�
2)白色淘米水样(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)量多,常见于霍乱�
3)白色油脂状。量�,并有恶臭,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�
4)白色粘液状。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、肠息肉和肿瘤�
5)深黄色。多见于溶血性黄�,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�
常伴有溶血性贫血,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、溶血性细菌感染、恶性虐疾、配错血型的输血、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、各种免疫反�(包括自体免疫)等引起�
6)绿色。呈水样或糊�,有酸臭味、多泡沫,多见于消化不良、肠
道功能失调等疾病。此�,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�,或肠内酸性度过高,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�
7)淡红色。像洗肉水样大便,这种大便最多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。常见的有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�
8)鲜红色。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。外层沾有鲜血,量少,并伴剧痛,便后疼痛消失,是为肛裂;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或呈血�,附在粪便外层,与粪便不相混,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,有内痔出血的可能。若
血色鲜�,并与粪便混凝土在一�,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、结肠癌所致�
9)暗红色。因血液和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�,又称为果酱色,常见于阿米巴痢疾,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�
10)黑色大便。因黑如马路上柏油色,又称柏油样便,是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出血大便。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、胃溃疡、胃窦炎、胃粘膜脱垂、肛硬化时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。但�,食过多的肉类、动物血、肝脏、菠�,口服铁剂、铋剂活性炭�,粪便也可呈黑�,应加以区别�
方法�:望大便的�
1)大便呈稀水样,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,如同时有粘液、脓血,则应考虑是急性肠炎�
2)大便溏薄,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薄�
3)大便为食糜样,是因肠道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加所�,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�
4)大便呈粘液状,正常的粪便有时有极少量粘液。若粘液大量出现,常见于肠�,痢疾和血吸虫病等�
5)大便呈冻�,患过敏性结肠炎�,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粘冻状、细带状物�
6)大便呈脓性及脓血�,常见于痢疾、溃疡性结肠炎、结肠或直肠癌�
7)大便干结,呈粒状如羊粪�,主要因手术后肠粘连、腹内肿瘤、肠套叠、肠痉挛等引起。高热或久病之后,及老年人阴津不足也可出现大便干�,小孩不喜欢吃蔬菜,缺纤维素,也易引起大便干结�
8)大便呈细条、扁平带�,经常排细条、扁平带状便,说明直肠�
肛门狭窄,多见于直肠肿瘤�
方法之三:闻气�
1)酸臭提示消化不良�
2)恶臭见于肉食而消化力弱�,或见于直肠癌、阿米巴痢疾、肠道肿瘤、溃疡、消化道大量出血等�
3)便量多、奇臭或混有油珠,为脂肪便。它是胆囊、胰腺功能不良的表现,也可见于梗阻性黄疸�
方法�:望大便其它异常变�
1)排便习惯改变
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应有规律(以每个人长期来的习惯为准)。如原为每两日排便一�,近期突改为每日一�,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有“里急后重”、排便不畅的感觉,应警惕大肠癌�
2)排便前感到腹�,并有肠部肿块隆起
正常人排便前有便�,但无腹胀或痛感。如长期有腹胀、近期排便前有腹�,并作声。左下腹有块物隆�,排气或排便后腹痛和腹块消�,或排便后仍有便意,严重的表现为里急后重感,多由于肛管直肠炎症或肿瘤浸润肛管和低位直肠癌所致�
3)排便时出血并有剧烈腹痛
便血伴有剧烈腹痛,甚至出现休克现象�,应想到患肠系膜血管阻塞、出血性坏死性肠炎、缺血性“结肠炎”、肠套叠等病的可能性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