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著�
其为气也,将来者进,成功者退,如蛇在灰,如鳝在尘�
�,五行之气也。播于四�,如春则木旺、火相、土�,金囚、水�,迎之以临官�
帝旺,将来者进;背之以休废、死�,成功者退。五行之�,循环进退。人之行�,每居一�,相者既�,旺者则退。当权者用之为�,不当权者用之无益。若五行,气过则退。蛇鳝皆属火�,火至囚死为土,体废为灰。巳中三�,为蛇、为鳝、为�,故知蛇鳝为火,至囚死休废则在尘在灰,是土进而火退也。莹和尚�:鳝蚓为水土之�,居尘必忧,媵蛇乃灰火之�,处灰为乐。方以类�,物以群分,顺其所�,则吉;乖其所�,则凶。即物可以观造化也。人之行�,虽同一�,而气有进退;所处不�,而命有生死。见其不�,不精休旺、穷通变也。此说得之�
其为有也,是从无而立�;其为无也,天垂象以示文�
此正明五行之�,是从无而立�,故借天象五星以明之。盖播物之初,孰为之有?太极之后,谁为之无,有出于无,无生于有。在气成�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�
其为常也,立仁立义;其为事也,或见或闻�
五行,在天为五�,在地为五�,在人为五�,推而行�,则为五常。常有可久之道。《易》曰: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;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人之道,非仁与义,则不能立也。《书》曰:�,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�,四曰�,五曰思。五常、五事皆五行之变�,与人事相通。人之性情去就,见闻动静,皆不逃乎此数。或见或�,如金木水火土则见,而宫商角微羽则闻;貌言视听思则�,而肃叉哲谋圣则闻,盖五行之�,至不可胜�,非圆机明智之�,孰能精察而默识之�?
【白话解析�
其为气也,将来者进,成功者退,如蛇在灰,如鳝在尘�
这里讨论的是气。气指的是五行之气。五行之气播于四�,比如春季是木旺、火相、土死、金囚、水休。对于气而言,迎接的是临官、帝�,将来者进,背之以休废、死�,成功者退。五行之�,进退循环往�,人的行运同样如此,运每行到一个地�,所占一�,相者既然进�,旺者就会退去。运每行到一个地�,当权者用之成为福�,不当权者用了也毫无益处。就像五行那�,气过则退。蛇鳝皆属火�,火行至囚,死为�,休废为灰。巳中三�,也就是蛇、鳝、蚓,所以知道蛇鳝为�,火到囚死休废的状态就会在尘在�,这就是所谓的土进而火退。莹和尚�,鳝蚓的属性为水土,
居尘必有忧愁,蛇是灰火之神,以居于尘土之中为乐。方以类�,物以群分,对于方物而言,假如能够顺其所�,就吉;违背其所�,就凶。根据方物的这些道理能够体察造化的道理。人的行�,虽然是在同一宫而气有进退,所处的地方没有差别但命却有生有�,可见不能够不精研休旺之道,探究通变之理。此说得之�
其为有也,是从无而立�;其为无也,天垂象以示文�
此二句借天象五�(金木水火�)阐明五行之气从无而立有的道理。事物最初时,谁为之有?太极之后,谁为之无?有出于无,无生于有,在气成象,在地成形,�
此一�,变化就出现了�
四柱三元与道教三�
我们经常会听到“三元”的说法,在不同的语境�,三元有不同的含义。在四柱算命之中,三元指的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命理概念;在道教中,三元则是三个节日,但共通的一点是,二者都由世界有天地人的宇宙观发展而来�
◆四柱中的三�
◆道教节日之三元
道家有三�,天官、地官、水�,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三官的诞生日分别被称为“上元节”、“中元节”、“下元节”�
其为常也,立仁立义;其为事也,或见或闻�
该句直言五行的变化。五�,对于天而言代表五星;对于地而言,代表五岳;对于人而言,代表五脏。推而行�,代表五常,常有可久之道。《易》经上说:立天之道,日阴与阳,立地之道,日柔与刚。立人之�,日仁与义。没有仁与义人就不能�其为�,因此不立。《书》经上说:二五�,一是貌,二是言,三是�,四是�,五是思。这里提及的五常、五�,都属于五行的变化,与人事是相通的。人的性情去就,见、闻、动�,都难以逃脱此数。或见、或�,例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就能够看见。而宫、商、角�
徵、羽就能够听到。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就能够看见,而肃、叉、哲、谋、圣就能够听到。大概五行的用处,难以言说穷�,不是圆机明智的人,又有谁能够将其精察而默默记住呢�